为迎接党的十九大,教育部新闻办近日组织部分中央媒体深入地方,用文字和镜头记录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新进展。 6月13日,系列采访活动的第七站,来到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陕西! 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十三家媒体记者,围绕高校产“学研及“一带一路”教两大主题,深入院校、走近师生,零距离感受陕西教育的新鲜事) 。
盛夏,千年古都的几所高校内,大树参天,书声琅琅,一派生机盎然。站在古代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如何在"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写下不一样的陕西故事? 看陕西高校这样揭秘“丝路面纱”。
高校如何服务“一带一路”?西安交通大学是这样做的:发起并成立了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吸引35个国家和地区的135所高校加盟,形成了跨世界5大洲的高等教育合作平台,引领并深化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合作。
随着朋友圈不断壮大,各高校好友间成立了若干学科子联盟、人才联合培养模式也不断深化……看!朋友圈总有新鲜事儿传出:前不久,西安交大和教育部国际司签署协议,充分利用联盟平台,加大“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力度。
采访团来到了西安交通大学校园里的中国西部质量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那么这个研究院是研究什么的?简单地说,“中国制造2025”要有自己的质量体系和标准,增强世界对“中国质量、中国标准、中国制造”的认同。研究院就致力于此。
“我们每年都举行国际质量研讨会,吸引‘一带一路’沿线的上百个国家前来参加,不断完善我们的质量体系、传播我们的产品标准。我们已在印度、哈萨克斯坦等国开办相关的培训班,给他们介绍中国标准、中国法律。”研究院的老师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