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技术创新中心(终端用氢装备)2024-2025年度工作会议在陕西氢能质量技术创新基地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陕西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院长、创新中心副主任井德强主持。中国西部质量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简称“中国西部质量院”)作为创新中心核心依托单位,联合各共建单位共同推进会议各项议程,系统总结年度工作成果,擘画未来发展蓝图。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潘洁,中国科学院院士、空军工程大学教授、创新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李应红,中国西部质量院执行院长、创新中心主任高建民教授,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科技与信息化处处长丁少纯、质量发展局副局长刘影等领导嘉宾,以及东方电气(成都)氢能科技有限公司、陕西氢能(咸阳)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西安空天机电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现场参会;来自中国特检院、中国计量院、中国华能、东方电气集团、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等单位的创新中心技术委员会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会,共商终端用氢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大计。
总结过往:协同创新结出丰硕成果
会议伊始,潘洁副局长代表主管单位致辞,她充分肯定了创新中心成立以来在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突出成效,强调创新中心要持续发挥“国家平台”优势,聚焦氢能装备质量安全核心需求,为陕西乃至全国氢能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图1 潘洁副局长代表主管单位致辞
随后,高建民主任代表创新中心作2024-2025年度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中国西部质量院牵头整合西安交通大学多学科资源,联合省特检院、东方氢能等共建单位,推动创新中心实现“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一年来,创新中心组建了由李应红院士领衔的33人专家团队(技术委员会21人、管理委员会12人),审议通过《创新中心建设与发展规划(2025-2026年)》;成立建设工作专班并召开18次例会,高效推进18份工作纪要落地;建成300kW电堆可靠性测试平台等多个核心实验平台,解决我省35MPaⅢ型氢气瓶“检不了”的行业难题;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企业横向等在研项目9项,申报了国家能源局“氢能实证实验平台试点”项目(申报经费2.9亿元),策划了终端用氢装备标准、计量、检验检测和认证等方面的8个重点项目;全国首创“智能质量菁英班”,培养氢能质量交叉学科人才,相关经验入选陕西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试点。

图2 高建民教授代表创新中心作2024-2025年度工作报告
共商发展:审议事项凝聚协作共识
会议重点开展两项审议工作:一是审议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陕西省能源质量监督检验所、陕西氢能(咸阳)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西安空天机电智能制造有限公司4家单位的共建申请;二是审议新增技术委员会委员事宜。经技术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充分讨论与表决,一致同意4家单位加入共建体系,并增选陕西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总工程师张晓明(正高级工程师)、陕西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晔等专家为技术委员会委员。
在研讨交流环节,李应红院士主持专家讨论,与会嘉宾围绕“加快能力平台建设”“强化项目引领与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合作与人才培养”“拓展项目来源与加强资源整合”等议题建言献策。李应红院士提出,创新中心需进一步强化“技术创新+公共服务+成果转化”目标定位,推动氢能装备标准、计量、检测、认证一体化发展;企业代表则建议加强高参数工况下氢能装备测试技术攻关,助力产业破解“卡脖子”难题。

图3 技术委员会研讨交流
展望未来:锚定目标勇担国家使命
会议最后,高建民主任作总结讲话。他强调,创新中心要以此次会议为新起点,持续突出“可靠性”“安全性”研究特色,加强与航天、航空、能源领域的技术交叉融合。中国西部质量院作为核心依托单位,需进一步发挥平台枢纽作用,统筹高校、院所、企业资源,加快推进剩余实验平台建设,深化“新港三融强链”产学研模式,力争2026年底前基本建成覆盖“材料-部件-系统-整机”的全链条质量技术服务体系。
会前,参会人员参观了陕西氢能质量技术创新园,实地考察创新中心实验平台建设与运行情况。此次会议的召开,不仅系统梳理了创新中心年度工作成果,更凝聚了各共建单位的协作共识,为下一步打造“国内领先的终端用氢装备质量技术策源地”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西部质量院将持续以创新为引领,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服务落地,为国家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西部力量”。